大金融板塊拉升,滬指重返3400點,創近2個月新高。
今日行情由大金融板塊主導,早盤銀行率先發力,在上午突破了10萬億市值的大關;午後保險,券商接力,繼續助力指數衝高。
ETF方面,華富證券ETF先鋒、易方達證券保險ETF、鵬華保險證券ETF漲超4%;證券ETF建信、廣發港股非銀ETF、匯添富證券ETF龍頭、浦銀安盛證券公司ETF、華寶券商ETF、華夏券商ETF、國聯安證券ETF、天弘證券ETF、證券ETF南方、國泰證券ETF、鵬華證券ETF龍頭、銀華券商ETF、富國券商指數ETF、證券ETF易方達、證券ETF東財、華安證券ETF指數漲超3%。
消息面上,公募基金管理新規下,被公募系統性低配的金融,有可能在未來迎來較為確定的增量資金。
5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25條改革舉措。其中對市場影響較大的規定:
1.推動浮動管理費率改革。即持有期間產品實際業績表現符合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基準檔費率;明顯低於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低檔費率;顯著超越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升檔費率。
2.調整基金經理考核機制。一方面是逐步更側重於長週期考核(三年以上業績權重不低於80%);另一方面,薪酬與業績直接掛鈎——若基金三年以上業績低於基準超10個百分點,基金經理績效薪酬將明顯下降。
新規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公募基金的整體行業配置與基準指數的行業分佈差異可能在中長期縮小。
據統計測算,與滬深300比較,最低配的兩個行業是銀行和非銀,分別低配10.5個百分點和9.7百分點;與中証800相比,非銀和銀行分別低配8.6個百分點和8.2個百分點。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主動型基金對於銀行、非銀金融總體嚴重欠配,這裏貼兩張圖:
華泰證券統計,2025Q1金融股倉位有所下行。基金所持銀行倉位邊際下降,低於 2010年來平均水平。從銀行股整體持倉情況看,25Q1銀行股倉位環比下行,其中大行被減持較多,股份行獲增持。25Q1銀行股佔偏股型基金倉位為3.75%,較24Q4下行0.22pct,低於2012年以來均值。其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持倉市值佔銀行股比重達21.3%、30.6%、41.1%、7.0%,分別較24Q4-8.5pct、+6.9pct、+1.7pct、-0.1pct。從個股持倉看,25Q1機構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為招行、寧波、江蘇、成都、工行,39只重倉股中20家獲增持,招行、寧波、浦發、民生等獲增持較多,工行、農行、江蘇、交行等被減持較多。從機構持倉集中度情況看,25Q1銀行股中前三大重倉股(招商銀行、江蘇銀行、工商銀行)佔銀行股倉位的集中度為48.5%,較24Q4+6.7pct。
偏股型基金所持券商倉位環比下滑,仍處於相對較低水平,前五大重倉中四隻被減持。25Q1末板塊基金倉位環比下滑,目前配置比例為0.36%,環比-0.11pct,仍處於相對較低水平。從個股來看,前五大重倉證券股中四隻均被減持,國泰海通被減持股數最多,環比-2889萬股。
偏股型基金所持保險倉位環降,前五大重倉股分化。25Q1末保險板塊基金倉位環比下降0.04pct至0.58%。從個股來看,前五大重倉保險股分化,中國太保、中國人壽、中國人保、新華保險受到不同程度減持,中國平安獲得增持。
25Q1末保險板塊基金倉位環比下降0.04pct至0.58%。中國太保、中國人壽、中國人保、新華保險受到不同程度減持;中國平安獲得增持。
對於大金融板塊走強,機構普遍認為與公募新規可能存在一定關聯。華西證券認為,公募基金在銀行板塊的配置比例大約3.49%,相較於滬深300指數權重低配9.99個百分點,相較於中証800指數權重低配6.99個百分點;國金證券認為,公募基金新規也有望驅動資金流向券商板塊。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