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HO)隔晚(13日)發布《2025年全球抗生素耐藥性監測報告》並警告說,全球常用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普遍存在,基本抗生素耐藥性的加劇對全球健康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
報告稱,2023年全球範圍內導致常見感染的實驗室確診細菌感染中,有六分之一對抗生素治療產生耐藥性。2018年至2023年期間,超過40%的被監測病原體-抗生素組合的抗生素耐藥性上升,年均增幅達5%至15%。
報告採集了100多個國家的數據,首次公布了用於治療泌尿道和胃腸道感染、血流感染以及淋病的22種抗生素的耐藥率估計值。報告涵蓋了鮑曼不動桿菌、大腸桿菌等8種常見的細菌病原體,每種病原體均與上述一種或多種感染相關。
報告特別指出,耐藥的革蘭氏陰性菌正在世界範圍內變得愈加危險。其中,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在血流感染中發現的主要耐藥革蘭氏陰性菌。這些嚴重的細菌感染常導致敗血症、器官衰竭和死亡。然而,全球範圍內超過40%的大腸桿菌和超過55%的肺炎克雷伯菌目前已對首選治療藥物-第三代頭孢菌素產生耐藥性。在非洲區域,這一比例甚至超過70%。
此外,抗生素耐藥性風險在世界各地存在差異,其中世衛組織東南亞區域和東地中海區域最高,這兩個區域報告的感染中有三分之一表現出抗生素耐藥性。在非洲區域,這一比例也有五分之一。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稱,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發展速度超過了現代醫學的進步,威脅著全世界家庭的健康。隨著各國加強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監測體系,必須負責任地使用抗生素,並確保人人都能獲得正確的藥物、有質量保證的診斷工具和疫苗。(da/a)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