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信証券研報認為,市場對於公募考核新規以及迴歸基準行業配置的討論存在一些誤區。從海外經驗來看,迴歸基準是通過基準的行業配比向基金持倉配比演化而不是相反;產品投資策略向客户盈利導向迴歸,在長期視野下,這與追求排名和絕對收益並不矛盾,反而是統一的;跑輸基準的懲罰機制最終導致的是基金減少博弈性持倉,長期來看最大的影響是活躍頭寸的佔比下降。如何去有效地設定基準是長期而言實現客户利益、贏得競爭並避免被被動型產品替代的最關鍵問題。對於主動權益型產品而言,滬深300、中証800以及A500作為全市場基金基準都有較大的侷限性,能夠反映新質生產力和新經濟趨勢的中國資產合理基準,應該是均衡港A配比,港股寬基佔總基準的比例是超越行業配比首要需要考慮的問題。此外,用前瞻眼光去看,未來如果外資逐步迴流,市場生態也會相較過去3年發生重大轉變,不能用後視鏡視角靜態去看行業配比,好公司和差公司之間的差異會遠遠超過所謂的“好行業”和“差行業”。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