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重建局提出检讨「同区7年楼龄」的收购价机制,市建局行政总监蔡宏兴在报章撰文强调,有关举措并非「发穷恶」,而是因时制宜,维持市区更新长远可持续性。因香港过去十年,每年多逾500幢私人住宅楼宇楼龄已达到50年,是同期重建楼宇数量的三倍多,须设法加快整体的重建速度。
他解释,市建局的「同区7年楼龄」收购机制较私人发展商优厚,如土瓜湾明伦街/马头角道发展计划收购尺价,较项目附近旧楼住宅成交尺价高出超过一倍,故旧楼业主倾向等待市建局收购,不愿接受私人发展商的收购提议,严重拖延旧区更新工作,亦令私人收购成本增加,造成土地及房屋价格上升的恶性循环。
他表示,市建局截至今年3月底的资产净值436亿元,若沿用现时收购补偿政策,没有持续恒常的「活水」流入,最坏情况下是未来五至十年将耗尽净资产。(jl/da)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