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港通訊> 貝萊德近日發佈《2025年第四季固定收益市場展望》指出,全球經濟及政策週期正呈現分化,對債券市場產生持續影響。
報告表示,美國通脹維持在較高水平,勞動市場增長放緩,為聯儲局政策制定帶來一定挑戰。反觀亞洲,一些央行下調通脹預測並開始放寬政策,例如菲律賓央行於本年度減息,通脹預測由3.5%下調至2.3%,新加坡金管局亦將經濟增長及通脹預測調低1%。
報告亦指出,亞洲地區利率,特別是實際利率,目前相對於區內低增長和低通脹環境而言屬較高水平。例如印度及印尼的債券收益率約為6%,而通脹則維持在約3%左右,為投資者提供一定安全邊際。這些國家的央行仍有空間進一步下調利率,這對債券投資者來說是利好消息。
另外,亞洲與美國主要債券指數相關性已由10年前的30-40%轉為負值,反映亞洲債券不再單純跟隨美債波動,逐漸成為獨立資產類別。但過去5年,外資持有亞洲政府債比例由18%降至12%。目前亞洲債券仍被低配,其分散風險價值有待被進一步發掘。
此外,報告提及,人工智能(AI)的普及正在拓展系統性投資模型應用。透過分析另類數據如線上招聘廣告、實時消費等資訊,相比單單依賴傳統經濟指標,投資者可更早掌握宏觀經濟趨勢。例如在美國市場,另類數據可補充官方統計,及早反映勞動市場變化。 (BC)
#貝萊德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滙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