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消費電子板塊拉升,截止下午收盤,卓翼科技漲停,立訊精密、藍思科技、華勤技術等紛紛跟漲。
隨着9月臨近,蘋果iPhone 17 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拉動產業鏈上下游需求;加上AI應用持續落地帶來的傳統消費電子換機週期,增強了市場對消費電子旺季需求的樂觀預期。而蘋果產業鏈又有公司衝擊港股IPO。
格隆匯獲悉,近日,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立訊精密”)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中信証券、高盛、中金公司為其聯席保薦人。
立訊精密(002475)於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截至8月21日收盤,總市值超3059億元。
招股書顯示,按2024年銷量計算,全球平均每兩部智能手機、每三部智能可穿戴設備、每五部智能汽車中,就有一部使用立訊精密的產品。
如今消費電子市場情況如何?不妨通過立訊精密來一探究竟。
1
廣東汕頭兄妹深圳創業,身價超千億登上富豪榜
立訊精密註冊地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總部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控股股東為王來春、王來勝及立訊有限。
截至2025年8月12日,王來勝持有立訊精密約0.21%股份,立訊有限持有立訊精密約37.67%股份,同時王來春、王來勝各持有立訊有限50%的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王來春出生於1967年,廣東汕頭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EMBA學位。王來春曾在富士康打工,積累近10年經驗後開始自主創業。
2004年,王來春和哥哥王來勝通過立訊有限在深圳成立立訊精密,目前王來春擔任立訊精密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王來勝1964年出生於廣東汕頭,擁有逾30年的商業經驗,目前為立訊精密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
據《2025年新財富500創富榜》,王來勝、王來春以1315.2億元資產位列榜單第13位。
從發展歷程來看,2011年立訊精密深化消費電子產業佈局的同時,積極進入通信和汽車電子業務;2016年在越南等國家設立生產基地,邁向全球化,幾年後又加大在東南亞的生產能力,進一步完善全球化佈局。
2017年公司完善業務佈局,實現從核心零組件、模塊向完整功能系統集成的垂直整合;還在2022年深化醫療設備領域佈局;並在2024年開始收購萊尼業務的工作,在全球汽車線束市場建立優勢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在歐洲、非洲、美洲的戰略部署。2025年又收購聞泰的相關業務,鞏固在消費電子定製化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2
超8成收入來自消費電子領域,依賴境外收入
立訊精密研發、製造及銷售的產品主要服務於消費電子、通信及數據中心、汽車等領域。
在消費電子領域,公司為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設備、混合虛擬現實設備、聲學模組、無線充電模組等消費電子產品提供從核心零部件、模組到系統組裝的一體化智能製造解決方案。
公司汽車領域產品涵蓋汽車線束、汽車連接器、汽車智能座艙、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底盤等,並通過全球生產基地服務全球整車廠。
在通信與數據中心領域,公司從銅互聯、光互聯、通信射頻、散熱管理模塊、電源管理模塊等零組件及模塊延伸至完整的功能系統。
此外,立訊精密還提供用於醫療設備、機器人及其他工業設備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具體來看,2024年消費電子業務仍是立訊精密的最大收入來源,收入佔比為86.7%;汽車電子業務的收入佔比為5.1%;通信與數據中心的收入佔比為6.8%。
在消費電子產品中,智能手機規模最大,2024年全球出貨量達到12.39億台;同期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分別為2.63億台和1.4億台。
2022年至2024年,由於這些消費電子終端的體量較大,加上疫情及消費者手機更換週期延長等影響,出貨量增速相對緩慢。但在消費電子產品的質量、功能和設計升級趨勢下,精密製造的滲透率大大提升。
2024年AI眼鏡、智能手錶等智能可穿戴設備整體出貨量超過1.69億台;同期智能聲學終端、智能家居設備、户外電子等產品的出貨量分別達到3.3億台、9.03億台和0.58億台。未來,隨着產品創新及與AI應用的整合,將推動產品進一步換代。
全球消費電子精密智造解決方案市場上游主要包括基礎原材料,如金屬材料、陶瓷材料及塑料材料,以及CNC機械、模切機、自動化設備等生產設備。
中游主要是模組製造及組裝,包括精密製造加工,通過相關的生產設備,將各種原材料經過不同的製程加工,取得具有特定功能的零組件,並進行系統集成。
下游終端品牌,主要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消費電子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立訊精密較為依賴五大供應商。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3月(簡稱“報告期”),公司向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金額分別佔同期採購總額的63.0%、65.2%、62.3%及59.3%,其中向最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的佔比均超52%,佔比較大。
而且部分五大供應商也為公司客户,報告期內,立訊精密來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別佔相關期間總收入的74%以上,客户較為集中。
招股書顯示,立訊精密覆蓋了全球超過300家品牌客户,包括消費電子領域的全球前十大品牌廠商,及汽車電子、通信與數據中心領域的全球前五大品牌廠商。而“2024全球電子家電品牌價值50強榜單”顯示,蘋果、三星、華為名列前三。
此外,公司的業務遍佈各大洲,截至2025 年7月31日,公司已在全球29個國家設立105個生產基地。報告期內,立訊精密來自中國大陸以外地區註冊成立的客户銷售總收入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82%以上,佔比較大,存在貿易政策及關税變化風險。
3
為全球第四大精密智造解決方案商,毛利率連續兩年下滑
近幾年,儘管立訊精密的業績持續增長,但毛利率卻呈下滑趨勢。
業績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3月,立訊精密的營業收入分別約2140億元、2319億元、2688億元、618億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約105億元、122億元、146億元、34億元。
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的歸母淨利潤為64.75億至67.45億元,同比增長20%至25%。
報告期內,立訊精密的毛利率分別為11.9%、11.1%、10.1%、10.5%,整體呈下滑趨勢。由於公司產品及解決方案種類繁多,不同產品銷售價格及利潤率存在差異,產品組合的調整可能導致公司盈利能力出現波動。
公司在研發和創新方面投入了不少資金,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擁有超過2萬名專職研發人員。2022年至2024年,立訊精密的研發投入合計達到252億元。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立訊精密分別宣派股利約9.27億元、21.53億元、14.5億元,三年累計支付股利超45億元。
由於營運資本增加,2024年及2025年前三個月,立訊精密分別錄得經營現金流出淨額約8.44億元、66.92億元,如果未來繼續錄得經營現金流出淨額,或存在難以履行付款責任的情況。
立訊精密所處的全球精密智造解決方案市場包括零組件及模塊、系統集成,2024年市場規模超過9萬億元。隨着技術升級、應用範圍更廣泛,未來產業規模預計將由2025年的約9.47萬億元增加至2029年的12.18萬億元,2025年至2029年複合年增長率為6.5%。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收入計算,立訊精密在精密智造解決方案行業中排名全球第四、中國大陸第一。
但全球精密智造解決方案行業競爭激烈,立訊精密面臨着來自富士康、歌爾股份、藍思科技、工業富聯、博世、歐菲光等眾多同行的競爭,且其中一些競爭對手經營歷史更長、品牌知名度更高。
整體而言,經過多年發展,立訊精密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精密智造解決方案廠商,且近幾年業績呈增長趨勢,但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消費電子產品,且境外收入佔比較高,未來能否持續綁定大客户,並拓展更多新客户,以維持業績增長,格隆匯將持續關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