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鐵礦石供應市場正迎來歷史性轉折,西非幾內亞的西芒杜計畫周二 (11 日) 正式投產,這個被稱為「全球最大未開發鐵礦」的「巨無霸」,以年產能 1.2 億噸、平均品位超 65% 的硬核實力,正式叩擊「四大礦山」壟斷多年的全球鐵礦石格局。
西芒杜計畫的投產儀式在幾內亞福雷卡里亞省港口舉行,全球礦業巨擘力拓、贏聯盟、中國寶武、中鋁集團等合作夥伴共同見證。該計畫不僅配套 600 公里新建跨幾內亞鐵路、駁船及轉運港口,更標誌著中資企業深度參與的「中國方案」在全球礦業版圖中落下關鍵一子。
身為全球儲量最大、品質最優的未開發鐵礦,西芒杜的開發主體由多方聯合構成:贏聯盟負責 1、2 號區塊,背後是新加坡韋立國際、中國宏橋魏橋鋁業、聯合礦業供應國際及寶武資源的聯合體;SimFer 主導 3、4 號區塊,股東包括力拓 (53%)、中鋁鐵礦(47%),而中鋁鐵礦又由中國鋁業(75%)、中國寶武(20%) 等中資企業控股。專案投產後,基礎設施及設備將移交跨幾內亞公司運營,該公司由 SimFer 與贏聯盟各持股 42.5%,幾內亞政府佔 15%。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指出,這是中國權益礦的歷史性突破,西芒杜產出將主要運往中國,直接提升中國對海外礦山的控制比例。
長久以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鐵礦石進口國,對外依存度超 80%,且 70% 以上依賴澳洲、巴西的「四大礦場」。中國去年從澳巴兩國進口鐵礦石 10.16 億噸,佔總量 82.2%,定價權與話語權長期受限。
如今,中資企業的深度參與正改寫這一格局。東方證券分析師劉洋分析,中國寶武透過中鋁鐵礦對西芒杜南部礦區持股近 8%,未來有望透過贏聯盟將北部持股增至 43.35%,中鋁集團則透過中鋁鐵礦持有南部 35.25% 股份。「這意味著中國資本不僅參與開發,更將深度介入採購銷售環節。」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全球供應與定價體系的改變。王國清強調,西芒杜的投產將重塑鐵礦石貿易流向,削弱四大礦山的壟斷地位,而中國作為最大進口國,正推動人民幣結算模式普及。此前巴西淡水河谷已跟中國企業簽訂以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價格為基準的基差貿易合同,必和必拓也打算自今年第四季,將對人民幣幣交易的 30%。
中國寶武董事長胡望明在投產儀式上說:「西芒杜不僅是資源項目,更是中國提升全球資源話語權的關鍵落子。項目將為全球鋼鐵工業提供綠色原料基礎,更將透過穩定供應與定價參與,為中國乃至全球市場注入新動能。」
從「被動進口」到「主動佈局」,西芒杜的投產不僅是一處礦山的開工,更預示著全球鐵礦石市場將告別「四大礦山說了算」時代。
隨著中資權益礦比例提升、人民幣結算深化,中國鋼鐵業的成本韌性與定價主動權正迎來質的飛躍。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