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四 (30 日) 表示,中國已同意在今年購買約 1,200 萬噸美國大豆,讓因出口受阻而苦撐多時的美國農民看到曙光。他並透露,未來三年中國每年將至少採購 2,500 萬噸美國大豆,顯示美中貿易往來逐步回溫。消息傳出後,芝加哥大豆期貨一度由跌轉升。
此一進展背景為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會晤,雙方正在敲定一項涵蓋關稅與農產品貿易的協議。川普日前強調,中國將「大幅增加」採購美國大豆,並將立即開始行動,但未提供細節。如今具體採購數據公布,有助穩定市場與農民信心。
農產品貿易回溫 有助紓緩美農業壓力
美國大豆出口去年對中國價值超過 120 億美元,但隨著貿易戰升溫,北京今年大幅減少採購,改向南美大舉進口,導致美國庫存高漲、價格受壓。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今年買進約 1,200 萬噸的承諾雖符合市場預期,但與歷史水準相比仍偏低。
農業諮詢公司 Commstock 分析稱,中國已累積大量庫存,因此短期需求有限。然而,若未來三年每年採購 2,500 萬噸,將「基本回到正常水準」,可為農民提供更明確的需求預期。
美國農業部統計顯示,去年美國對中國出口大豆約 2,700 萬噸;回顧川普首任期,2020 年簽署第一階段協議後,出口量一度回升至 3,420 萬噸。
細節仍待釐清 關稅與中國需求為最大變數
儘管採購目標具支撐作用,但能否真正落地仍存在多項不確定因素。分析指出,美國大豆若仍面臨高額關稅,中國企業將難以具備商業利潤,除非政府提供補貼。北京今年 3 月才對多項美國農產品加徵額外關稅。
中國商務部對是否降低農產關稅不願明確回應,顯示細節仍在談判中。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使飼料需求與食品消費面臨壓力。北京亦持續推動採購來源多元化,降低對美依賴。多位分析師提醒,美國農民不宜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回流。
市場也關注出貨速度。《彭博》日前報導,中國已購買至少兩批美國大豆,為本季首見採購,象徵貿易重新啟動。
川普任期仍有多年,也讓市場普遍認為白宮將持續施壓中國確保履約。有農業分析師表示:「川普仍握有時間與槓桿,可以確保中國未來幾年都遵守承諾。」
隨著協議進入執行階段,美國農民保持謹慎樂觀,一位內布拉斯加州農民表示:「雖然距離恢復原有獲利能力還有一段距離,但比之前好太多了。希望中國能確實做到,未來或許會有更多採購。」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