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金價 (XAUUSDOZ) 上周二 (21 日) 單日暴跌 5.31%,創 12 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為史上第 15 大單日跌幅,更被高盛交易員形容為「妖股式崩盤」。這場急跌不僅終結黃金連 9 周上漲趨勢,更引發市場激烈爭論是長期多頭市場中的技術性調整,還是趨勢逆轉的開端。
從盤面看,金價上周從高點累計下跌 3.35%,較近期高點也回檔近 268 美元,這場看似突然的「崩盤」其實早有預兆,多項技術指標先前已拉響警報。
市場首先出現「美股 + 金銀 + 美元」同漲的異常組合。民生證券分析師邵翔指出,顛覆傳統金融邏輯的資產連結不可持續,預示短期格局將調整。更關鍵的是,黃金本身已處於「極度超買」狀態。
國金證券報告顯示,倫敦現貨黃金年內已 45 次刷新歷史新高,自 8 月 21 日以來累計上漲約 30%,短線漲幅在近年大牛市中尚屬首次。歷史數據顯示,金價短期快速上漲的上限通常在 30% 左右,大漲結束後一個月平均回檔 4%。
技術面同樣發出極限訊號。國信證券以三倍標準差衡量黃金短線上行空間,發現本輪上漲已觸及該臨界點,歷史上每次觸及此上限均伴隨回調。
此外,黃金 ETF 隱含波動率近期飆升,這項指標往往預示短期轉折點,而 ETF 規模大幅膨脹,更使得本輪漲勢容易以大跌收場。
國金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陳瀚學總結,技術面交易擁擠、短期漲幅過快,加上俄烏衝突等避險事件降溫,共同觸發了此次調整。
歷史資料為判斷趨勢提供參考。過去 34 年,單日跌幅超 5.31% 的情況共出現 14 次,其中 6 次發生在大漲半年後。這 6 次中的其中 3 次出現半年內反彈最高達 11.7%,另 3 次則持續下跌,最大跌幅近 17%。
最值得警惕的是 1980 年 1 月的案例,當時金價單日暴跌 11.68%,但暴跌前半年累計上漲 39.15%,與本次大跌前 34.97% 的漲幅高度相似,而那次大跌後半年,金價再跌 16.9%。另有 8 次大跌前金價處於跌勢,此後多反彈。
華爾街陷入多空激辯。「老債王」葛羅斯直言黃金已淪為「迷因股」,高盛更稱其走勢如「妖股崩盤」。
Rational Equity Armor 基金經理 Joe Tigay 警告,市場對黃金的狂熱已催生泡沫,「實物購買量瘋狂,卻無人質疑其是否過高」,但摩根大通堅定看多,分析師 Natasha Kaneva 認為回檔僅是消化 8 月以來的快速漲幅,「買家仍眾,賣家稀缺」。Kaneva 還預估,隨著聯準會 (Fed) 降息週期開啟,明年第四季金價恐攀漲至每盎司 5055 美元。
中國法人機構則傾向「健康回檔」判斷。陳瀚學表示,全球停滯性通膨、國際秩序動盪、美國赤字貨幣化等長期支撐不變,黃金作為對抗美元信用貶值的實體資產,長期上漲邏輯穩固。短期看,未來 3-6 個月黃金恐寬幅波動,寬鬆環境提供流動性支撐,AI 避險需求與中期選舉前的降息預期構成利多,但過快上漲積累的拋壓需消化,上周二的大跌正是例證。
國信證券也出具研究報告強調,貨幣重構、去美元化、央行購金等長期因素未改,短期回檔壓力釋放後,多頭市場基礎仍在。
目前,四大技術指標的預警揭示了調整的必然性,回顧歷史亦展現「崩盤」後走勢的巨大不確定性。黃金的未來仍取決於全球宏觀變數的博弈,當避險情緒退潮與貨幣體系重構的力量角力,這場金價的震盪或許才剛開始。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