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4 月,隨著川普總統公佈「解放日」關稅,華爾街關於「拋售美國」的交易越來越激烈,美國股匯債同時下跌,這種不尋常的脫鉤現象動搖了市場對美國避險地位的信心。然而,最新數據顯示,外國投資人在 2025 年依然對美股很「死忠」。
根據 Ned Davis Research 數據,從今年前六月,外國投資人將其超過 30% 的美國金融資產配置於股票,此比例不僅接近歷史最高水準,且遠高於約 19% 的長期平均值。這意味著,今年出現關稅風坡,但外國投資人並並沒有減少對股票的投資。
配置未出現重大變化的最簡單原因是,自市場從四月低點反彈以來,關稅消息對股市的影響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最初的恐慌情緒已經消退,因為企業應對影響的方式比投資人原本擔心的更好。根據花旗的數據,美國的實際有效關稅稅率現在接近 9%,大約是理論稅率 18% 的一半,這凸顯了豁免措施、轉運、囤貨以及較低的利潤率,如何幫助減輕了更高關稅帶來的衝擊。
同時,利率下降以及對美國經濟重燃的樂觀情緒,,\ 穩定了投資者的信心。然而,川普最新一輪的關稅措施使前景蒙上陰影,並引發了關於貿易戰影響是否會保持在最低程度的疑問。
Truist 首席投資長 Keith Lerner 表示,「今年年初市場對美國的預期極高,而對國際市場的預期則極低,這表示,對於這些其他市場來說,一點點好消息就能產生很大的影響。而對於美國市場來說,一點點壞消息也可能造成很大的衝擊。」
這些「壞消息」也包括川普總統對聯準會主席鮑爾不斷升級的脅迫,加劇了人們對聯準會獨立性的擔憂,而此時投資者已經開始質疑美國經濟的韌性。
在壓力時期,投資人沒有轉向傳統的避險資產,例如美債債或美元,反而將它們與股票一同拋售。 Winthrop Capital 數據顯示,國際股市飆升,一度跑贏美國股市高達 17%。不過,這個差距現已收窄至接近 10%。
Winthrop 首席投資長 Adam Coons 表示:「你在春季看到的走勢,其實走得太過頭了,國際股市仍然上漲,但它們與美股之間的差距已大幅縮小。當初押注這個差距會縮小的投資,如今正在兌現。」
與此同時,本益比正在使美國公司的股票更具吸引力。
Truist 的 Lerner 說:「這一切都歸結於科技股。當你觀察已開發的國際市場時,會發現它們的科技股比重不高。這也是投資人對那邊熱度稍減的原因。」
政策也發揮了作用。今年稍早,歐洲的刺激措施推動了國際市場的上漲,但隨著聯準會降息、經濟衰退擔憂緩解,以及華府在財政刺激方面的新明確性,進一步營造出「更有利的環境」。
同時,美元在春季大幅下跌後已趨於穩定。雖然美元仍比年初疲弱,但其穩定性削弱了國際股票最大的推動力之一,因為在 2025 年初的漲勢中,貨幣升值佔了很大一部分。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