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央行 (Bank of England, BOE) 周四 (18 日) 決議維持基準利率在 4% 不變,並放慢資產負債表縮減速度,同時釋出 11 月可能再度降息的訊號。決策顯示決策官員正努力在頑固通膨、經濟疲軟與市場穩定之間取得平衡。
貨幣政策委員會 (MPC) 以 7 比 2 票數決定按兵不動,兩名委員主張調降利率 1 碼(25 個基點)。這是繼 8 月小幅降息後,BOE 再次選擇觀望。聲明指出,委員會仍聚焦確保通膨回落至 2% 目標,並強調「逐步且謹慎」的貨幣寬鬆仍為適當路徑。
通膨壓力未除 11 月動向受矚目
BOE 指出,通膨下降趨勢大致延續,但 8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維持在 3.8%,核心通膨年增 3.6%,服務通膨則從 7 月的 5% 放緩至 4.7%。儘管薪資所得仍處於高檔,央行預期未來數月將顯著放緩,對通膨壓力有所緩解。
BOE 並預測,通膨可能在 9 月觸及約 4% 的高峰,為 2% 目標的兩倍,之後才會逐步回落,並在 2026 年上半年恢復到更可控的區間。
ING 與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均表示,11 月會議將是下一次降息關鍵時點,但目前「仍懸而未決」。德銀首席英國經濟學家拉賈 (Sanjay Raja) 指出,最新數據顯示物價壓力稍有緩和,但「還需更多證據」才能支持再度降息。
部分分析師則警告,若薪資與服務業物價黏性過強,不排除 BOE 下一步動作可能是升息而非降息。
縮減資產負債表步伐放慢
在資產負債表政策上,BOE 宣布將未來 12 個月的量化緊縮 (QT) 目標降至 700 億英鎊,低於前一年度的 1,000 億英鎊。這將透過 210 億英鎊債券出售及 490 億英鎊到期不續作實現。
央行同時調整債券拍賣結構,長天期公債僅占 20%,其餘則平均分配於短、中期,以降低對長期殖利率的衝擊。近來英國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攀抵 27 年高點,引發市場震盪,也使政府舉債成本壓力倍增。
BOE 總裁貝里 (Andrew Bailey) 強調,調整後的銷售配置有助於「減輕對公債市場的影響」。
財政與通膨風險加劇政策兩難
市場人士指出,BOE 陷入進退兩難:若過早降息,恐助長通膨;若維持高利率,則壓抑本已疲弱的經濟。7 月英國經濟零成長,薪資所得雖高但已出現降溫,就業市場轉弱。
另一方面,財政前景也使央行更為謹慎。財政大臣里夫斯 (Rachel Reeves) 預計於 11 月 26 日秋季預算案中宣布加稅,以填補數百億英鎊財政缺口。分析人士認為,央行會傾向在預算案出台前避免大動作,以免與財政政策交叉衝擊。
BOE 亦承認資產出售帶來巨額損失,且最終需由政府承擔,這使財政壓力進一步加劇。
目前英鎊兌美元持平報 1.3638,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則小幅上升至 4.63%。市場押注 BOE 今年將維持利率不變,真正的變化可能落在 2026 年。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