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金融協會 (IIF) 最新報告,8 月全球資金加速湧入新興市場,單月投資組合淨流入達 448 億美元,創近一年新高,較 7 月修正後的 381 億美元明顯增長,且高於去年同期 282 億美元水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成為資金流向的核心引擎,而其他新興市場則呈分化態勢。
報告指出,8 月中國股票與債券市場合計吸引 390 億美元資金流入,佔新興市場總流入量的 87%,其中中國債券市場持續獲得穩定配置,股市更迎來今年次大單月資金增幅,這也是自今年 2 月以來外資對中國股票最強勁的買入潮。
相較之下,除中國外的新興市場股票遭遇 74 億美元淨流出,終結此前連 3 月淨流入趨勢,債市雖維持 132 億美元流入,但整體動能明顯減弱。
IIF 高級經濟學家 Jonathan Fortun 說:「這是自去年春季以來新興市場股票流動最疲軟的月份,凸顯投資人對中國以外市場情緒的重大轉向。」
從區域分佈來看,亞洲新興市場以 181 億美元流入領跑,拉丁美洲 89 億美元次之,之後是歐洲新興市場的 87 億美元及中東非洲的 58 億美元。
此外,墨西哥、巴西等國的債券資產受到重點關注,但所有區域資金規模均不如中國市場佔比。
Fortun 指出,儘管各地區流入量環比提升,但中國在全球投資組合配置中的支柱地位仍未被撼動。"
分析人士認為,聯準會 (Fed) 降息預期升溫是重要推手。美國最新通膨數據低於預期,強化了市場對 Fed 下周三 (17 日) 開啟降息周期的判斷,這通常促使資金尋求更高收益的新興市場資產。
高盛的研究報告也證明上述趨勢。8 月全球避險基金對中國股票淨買入量創去年 9 月以來新高,毛持倉規模達兩年高點,亞洲股票風險偏好連 4 月維持高檔,中國股市 (含 A 股與港股) 倉位單月提升 76 個基點,顯示國際機構投資人正積極增配中國資產。
當前資金流動格局反映出雙重訊號。一方面,中國經濟基本面改善與政策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使中國成為新興市場資金避風港;另一方面,全球流動性拐點臨近背景下,新興市場內部分化可能持續加劇,而中國資產的配置價值正獲得更廣泛認可。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