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周二 (19 日) 報導,在華爾街瘋狂追捧人工智慧 (AI) 投資之際,亞馬遜 (AMZN.US) 股價卻落後那斯達克 100 指數,今年僅漲 4.6%,不到大盤的一半。主因是 AWS 雲端業務增速不及微軟 (MSFT.US) 與 Google(GOOGL.US) ,令投資人擔憂 AI 投入未能轉化財務成果。市場更嫌亞馬遜「業務太雜,不夠純粹」。不過,分析師多數仍看好其長線前景,認為 AWS 的領先地位將持續支撐成長。
在一個幾乎被 AI 熱潮主導的美股市場,亞馬遜的表現卻顯得落後。今年大部分時間,亞馬遜股價都落在那斯達克 100 指數之下,自 7 月 31 日財報令人失望以來,差距更進一步拉大。
根據數據,科技股為主的那指 100 今年迄今已上漲 12%,遠高於亞馬遜僅 4.6% 的漲幅。這讓亞馬遜今年排名落在成分股的後半段,目前相對那指 100 的股價評價更接近歷史最大折價水準,而在過去二十年多數時間,亞馬遜幾乎都是以溢價交易。以預估本益比來看,亞馬遜約為 26 倍,而那指 100 平均則逾 27 倍。
雲端增速不及對手 投資人嫌「不純粹」
造成近期股價壓力的主因,是亞馬遜雲端運算業務增長低於預期,引發外界對其市占流失的疑慮。更令投資人失望的是,亞馬遜在 AI 領域的龐大投資,尚未如微軟和 Meta(META.US) 一樣快速反映在財務數字上。
部分華爾街專業人士甚至認為,亞馬遜過去被視為優勢的「業務多元化」如今反成拖累。理性動態品牌基金經理人 Eric Clark 表示:「對許多投資人來說,亞馬遜不是一個單純的 AI 投資標的。大家想要的是投資主題的純度,但亞馬遜看起來被各種業務稀釋掉了。」
亞馬遜目前仍以電子商務為主要營收來源,同時也布局廣泛領域,從 AWS 雲端到 Whole Foods,再到物流配送。上周該公司宣布計劃將當日生鮮配送城市數量擴增一倍以上。然而在華爾街熱烈追捧 AI 的氛圍下,這種模式的吸引力似乎減弱。
AWS 雲端仍是市場龍頭,但今年第二季營收年增 17%,卻遠不及微軟 Azure 的 39% 和 Google Cloud 的 32%。與此同時,市場資金湧向 AI 基礎設施投資者,包括甲骨文 (ORCL.US) 與 CoreWeave(CRWV.US) 。
甲骨文 6 月才與 OpenAI 簽約,在美國提供 4.5 吉瓦 (GW) 的資料中心電力,今年股價已漲近五成。輝達 (NVDA.US) 投資的 CoreWeave 更在 3 月首次公開發行 (IPO) 後股價翻倍。
Liontrust Global Innovation 團隊經理 Clare Pleydell-Bouverie 指出:「新一代雲端巨擘正在崛起,5 年後我們談論的將是他們,而不是亞馬遜。我們並沒有看到 AI 為亞馬遜帶來同樣的加速效果。」
長線投資人仍看好 AWS
儘管短期市場熱情轉向,但多數分析師仍對亞馬遜保持樂觀。根據《彭博》整理的數據,在 82 位研究該股的分析師中,超過九成給予「買進」(Buy) 評等,且無人建議「賣出」(Sell),支持比例甚至高於 Meta 與 Alphabet。
Clark 認為,亞馬遜目前顯得「被低估」,只要時間一到,其在 AI 領域的投入尤其是 AWS 的強大地位,終將帶動獲利回升。他說:「做空 AWS 並不是個好主意。」
亞馬遜在過去 20 年裡一直被視為成長型投資代表,但在 AI 熱潮下,這種多元化的故事暫時失色。不過,隨著 AI 技術滲透到其電商、物流、廣告和雲端各業務中,亞馬遜能否再度吸引華爾街目光,仍是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